学院首页 >> 新闻通知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新材料、新能源”院士论坛成功举办
供稿: 本站 时间: 2009-09-28 次数:

开幕式现场

我校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出席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出席开幕式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牛济泰出席开幕式

副校长张战营致辞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喜迎学校百年华诞之际,9月24日上午,“新材料、新能源”院士论坛在我校南校区学术报告厅内开幕。我校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牛济泰,副校长张战营出席开幕式,我院相关负责人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张义顺主持。

会上,副校长张战营致辞。他指出,在学校迎来百年华诞之际,院士论坛的举行是我校的又一盛事。张战营回顾了我校近年来的发展和材料学院目前的师资队伍和科研情况,对各位院士在材料学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及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此次院士论坛的主题——“新材料、新能源”,作为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院士论坛的召开,对我校材料和能源领域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随后,张义顺介绍了院士论坛的有关议程。

开幕式结束后,我校特聘教授傅恒志院士、陈清如院士、牛济泰院士、赵振业院士和左铁镛院士分别作题为《高熵合金探讨》、《中国能源》、《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发展抗疲劳制造,提升构件使用水平》、《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学术报告。

傅恒志院士在报告中从传统合金和高熵合金的对比出发,对高熵合金的定义和组成作了简要说明,以CrFeCoNiAlX合金为例,详细阐述了多主元高熵合金的结构特征、显微组织,并结合大量的研究成果,说明了不同元素对高熵合金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傅院士同时指出,多主元高熵合金有其特定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报告会上,陈清如院士分析了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及目前在我国的开发程度。针对当前我国能源的发展情况,陈院士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实现煤基多联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联合循环和对接;二是建设大型坑口电站;三是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捕收、分离、富集和利用。

牛济泰院士在《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中从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功能入手,以机器人焊接自动化、复合热源焊接、TIG-活性焊药深熔焊等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展示了近年来现代焊接的新发展。牛院士还同与会人员就焊接技术面临的微电子连接、极限环境下焊接、材料焊接接头的安全可靠性评定、焊接过程物理模拟等多学科多技术的融合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赵振业院士在《发展抗疲劳制造,提升构件使用水平》中阐释了抗疲劳制造技术的概念,并结合自己“飞机起落架用新型超高强度钢300M应用研究”的经历,详细阐述了“无应力集中”抗疲劳概念,介绍了真空淬火热工艺、抗疲劳机械加工、表层组织再造改性和低应力集中细节设计等技术体系的应用。他特别指出,抗疲劳制造关乎我国机械制造全局性技术进步,是我国从机械制造大国变为机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报告中,左铁镛院士详述了材料学科由综合到细化的演变历史过程,对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关键性的地位进行了说明。随后,左院士结合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规律,分析了我国能源构成现状,多角度论述了实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他呼吁社会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减缓物质消耗增长,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消耗速度的“脱钩”。

“新材料、新能源”院士论坛是我校百年校庆相关学术活动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论坛不仅带来了学科前沿的最新动向,同时为我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12>>>>>|

最近更新
我院召开“民族一家亲”恳谈会[06-30]
毕业季 || 学院多措并举做好毕业生工作[06-16]
毕业季 || 材料学院开展2025届毕业生爱心送站[06-13]
副校长李振华为材料学院、数信学院、应急学院学生讲授思政课并座谈交流[06-13]
学院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06-13]
毕业季 || 我校新材料产业学院举行 2025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06-11]
学院党委赴朱训书屋与张铁岗院士馆开展党性教育[06-11]
毕业季 || 学院举办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06-10]
学院举办第十一期弘毅讲坛[05-29]
学院开展“六一”儿童节献爱心活动[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