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6-10-21 | 次数: |
1.探索组建新型机关党支部,兼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的部分专职辅导员完全进入所在学生支部;推广教工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共建;修订党支部经费划拨与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辅导员对党建工作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修订完善学生组织发展相关制度,创建活动载体,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更好发挥。
2.深化已有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学院文化建设,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利用好新媒体,拓宽宣传和工作载体,探索创建学院官方微信,用好QQ办公群和微信教工群,构建和谐学院。
3.认真做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改。做好部分领导干部的办公用房调整;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执行好《学院工作规程》、学院职责和岗位职责,梳理修订完善学院制度;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和文明引导,提升学院师生和楼宇文明水平。
4.编制完善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系(室)建设,制定系室财务责任制度,使系(室)成为权、责、利相统一的教学基层组织。对系室经费单独设立经费号,通过党政办公会议委托经费管理人。
5.扎实推进实验中心建设;对基础实验进行合理调整,补充基础实验,规范实验大纲和制度;调整合并部分专业实验,完善制度;申报省级本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制定大型和关键设备仪器收费制度,通过党政办公会。
6.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基础上,总结后续认证工作。做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落实工作,落实号卓越工程师企业教学活动;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教研教改,继续积极培育省级教学项目。
7.组织积极参加学校“三大杯”教学竞赛,邀请外学院竞赛获得者来学院交流。积极推动校级教学名师、太行名师、示范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工作;培育省部级规划教材(或行业)1部,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4项以上,新增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数10项以上。
8.力争申报成功一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力争一个省级以上创新团队和一个创新人才。扎实做好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深入实施创新团队与创新人才建设计划,制定实施2016年度学科及科研平台仪器设备投入计划,加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论证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工作,制定科研设备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健全学科、平台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分别完成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年度建设目标任务。
9.做好学院科研“十三五”规划。重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确保国家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比上年有新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上;结合焦作市科技“十三五”规划,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加强重大研发类项目立项,促进横向科研产出高水平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动高水平成果产出,确保获省部级科研奖3项以上(其中一等奖1项);确保全年纵向、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立项较快增长,科研经费达到650万元(其中纵向350万元),科研成果鉴定3项以上;SCI收录论文比上一年增长5%,达55篇,其中SCI1、2区论文20篇以上;发明专利申请18项,获发明专利17项以上。
10.加强学院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让、转化率,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11.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力争2016年引进带头人1~2人;聘请1名海外客座教授,1名千人外专计划教授,新增专家合作交流平台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或海外毕业博士1~2人;新上博士2人;积极实施“太行学者”计划,鼓励教师申报并有新增长;继续做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升教师的职业融入、适应和发展。
12.实施吸引我院学生报考本院研究生的措施,在河南城建学院、黄淮学院、河南工程学院、菏泽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等高校聘请校外导师,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争取招生名额,确保完成研究生招生计划。
13.深入学习领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指导性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扎实做好学位授权店合格评估准备工作。
14.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好留学基金的申报;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加入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为平台,推进该专业在读优秀本科生赴海外公费学习;鼓励硕士研究生出国攻读学位,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换生项目;
15.结合学生工作人员专业实际,加强“走出去”的力度,开展专业学习和培训,提高学工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16.创新离校教育的方式方法,制定详细方案,加强毕业生的教育与管理。挖掘毕业生的先进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宣传,为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17.加强基层班级建设,切实提高班长、团支书领导下的班委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探索适合我院特点的班长、团支书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
18.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力度,注重“日常”工作、注重“预防”工作,研究制定科学、详细的工作规范并认真实施。
19.探索建立后进学生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学院总体学风建设。
20.认真梳理团学活动项目,科学制定我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21.进一步深入教职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教职工思想、工作、生活等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暖人心、聚人心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团结务实的良好发展环境,助力学院、学校改革发展。
材料学院
2016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