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新闻通知 >> 团学工作 >> 正文
我院各实践团队积极开展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 2016-07-20 次数:

科技产品离老年人有多远

□张婕

摄影 高海富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渐步入数字化,各类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对老年人来说,科技产品似乎并不是他们的日常必需品,甚至有些老年人没接触过智能手机。科技产品离他们有多远?带着这个问题,7月17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科技助老团队一大早集合完毕,计划前往焦作市人民广场,进行关于科技产品在老年人中普及率的相关调查。

团队把活动地点缩小到人民广场的东南角,这里主要活跃着附近生活区的老年人。经过我们观察,广场上并不乏智能手机的使用者。一位穿着时髦的大妈是广场舞团体中的一员, 正在拿着手机给身旁的人展示的她成为我们的采访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们发现60岁的她是一个资深股民,不仅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还精通各种多功能家用电器。从事业单位退休之后,她的社交活动并没有停止,同时继续专注于她的股票投资,偶尔看新闻。

“我一般都是看经济类新闻,因为我要炒股嘛。”听着大妈描述她的日常生活,我们都感叹她的思想非常前卫,并不是印象里退休职工生活的单调。“您平时用社交软件吗?”“我用微信啊,我的朋友圈都是我们一起跳舞的,我还有很多不同的群组呢!”说着她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好友列表,满满的消息记录,可以想象她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我们还进一步了解到,大妈有着中专学历,上过幼师,之后就进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之后每个月有2000员的退休金,再加上炒股的收入,她并不需要子女提供生活补助。这样看来她前卫的生活方式似乎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调查采访继续进行着,一位独自坐在树下的老爷爷进入我们的视野,他只是坐着,偶尔拨弄一下面前的树叶,没有参与任何集体活动,也没有带任何的电子设备,比如一些老人腰间别着的音乐播放器。我们走上前,他示意他的听力很差,我们只能大声问他问题。“您今年多大了?”“80”,同时比了一个八的手势,我们注意到他手指的颜色比他的肤色更深一些,指甲里嵌着黑色的泥土。他是一个果农,一个80岁高龄的农民。尽管交流困难,我们还是坚持继续采访。在无数个磕磕绊绊的一问一答之后,我们大概了解了他的生活状况。他目前一个人生活,领着每个月300多元的政府补贴,子女偶尔会来看望他。他表示对于科技产品的使用上他是“一窍不通”。“那您如果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怎么找你孩子呀?”“我们家旁边有一个住户,他有手机,我有事就找他,我小孩有事也找他。”我们提议教给他手机基本的使用方法,老人却拒绝了,他说他的记忆力不好,更听不懂我们讲的东西。他的态度很坚决,不管我们怎么鼓励和劝导他都表示不愿意接触任何电子产品。

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很少接触或者没有接触科技产品的老人,他们担心的原因有短信诈骗,消费太高,不会使用等等。他们中间有80岁的果农,64岁的退休木工,65岁的家庭主妇…… 年龄和受教育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他们与科技产品的距离,而步入老年以后,孤独和与世隔绝成为了他们主要面临的窘境,老年人因此更愿意参加群体活动,到同龄人聚集的地方,对于新型科技产品,他们却不愿意去了解甚至排斥。也许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旧时代思想,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科技产品在他们眼中是虚幻遥远的。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有很多种形式,可是鼓励他们去接触科技产品的却寥寥无几。我们有时候会主观地认为他们并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因此也就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学习能力也许都不足以让他们能自己去主动地接触科技产品。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去教他们如何使用它们,我相信情况会有所改变的。这样的老人我们采访了很多,其中一位老奶奶告诉我们她的女儿曾经为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希望通过微信能经常跟她视频交流。她自己捣鼓了半天还是弄不明白,之后就放弃不再使用了。我们拿出手机,一步步做了示范,她很快就记住了这些步骤。在我们的鼓励下,老人家现场致电女儿,要到了她的微信号,通过智能手机与女儿实现了视频通话。

10点之后,广场上的人群渐渐散去,那位60岁的企业退休大妈回到家里,她也许又打开电脑浏览她关注的经济新闻,再跟群组里的好友讨论今天的股市情况。80岁的果农也许是呆坐在家里,也许会下地看看他的水果。他们都回归了自己的生活,而我们今天的活动希望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点改变。

缘科技助老,愿夕阳再晨。

“移动”知识与活力,“炫彩”童年与晚年

□马一菡

摄影 郭勇兵

为宣传“移动图书馆,移动运动屋”这一理念,丰富人民百姓的日常生活。7月17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一样蓝天下,一样温暖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5人,在学苑餐厅门前集合,满怀期待地前往龙源湖社区。

阳光无限,热情不减

褪去了两天前的阴雨天,太阳公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打招呼。实践团队在炎热的天气里,一路前行,一路上欢声笑语,将酷暑赶的烟消云散。经过20分钟的路程,实践团队到了龙源湖社区,队员们将车子放好后,带着“移动图书馆,移动运动屋”来到了最终地点,开始了一天的活动。

看那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书籍就绪后,一位晨练的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来到书前。这个小男孩到这之后,拿起那本《童话王国》就爱不释手,妹妹看着哥哥那么投入,自己也不甘落后,找了一会,似乎对那本《虹猫蓝兔七侠传》一见倾心。“奶奶,奶奶,你快看,蓝兔真的好善良……”小女孩可爱的表现吸引了队员们的眼球。从小姑娘的奶奶那得知,这小女孩在家爱看书,虽说她才四岁,识字不多,但是每次都学而不厌,在家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

活到老,学到老

活动进行中,一位在锻炼的老爷爷也被实践活动给吸引了过来。由于爷爷行动不便,实践队员马上跑上前去搀扶着他,爷爷问:“你们这是在举办什么活动啊?”“我们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学生,我们在做一个实践活动,主题是“移动图书馆,移动运动屋”,这些书都可以免费看的。”爷爷听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拿起一本《新闻周刊》看的津津有味。他边看还边向队员们讲解自己的看法:“我年纪大了,老花眼,但是喜欢看书,希望能多学一点知识,多关心当下社会,毕竟时代在进步,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命在于运动

“移动图书馆”这一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移动运动屋”活动正在进行。一位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踢键子的老奶奶映入我们的视线,“奶奶,您多大了?”“今年80多了。”“80多,看着一点都不像,您身体好棒啊!”“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坚持,每天锻炼一小会儿,身体就变的很好。”这是来自队员与奶奶的对话。不一会儿,孩子们也置身于活动中,他们和队员们一起跳绳,同时队员们还教他们打排球,网球……玩的不亦乐乎。

“看到老人和小孩们积极参与,我并没有感到天气有多么热。”实践团队的一位队员说。

科技点亮生活,道路美化城市

□高稼林

摄影 高建荣

7月17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科技下乡实践团来到焦作市月季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向市民宣传“海绵城市”概念并做相关的调研

热闹的公园超出了队员们的想象,这里有在进行红歌合唱的老人,有在跳广场舞的大妈,打太极拳、长跑做各种健身运动的市民不计其数。就在队员们要向市民宣传介绍时,一位队员发现就在公园旁有一条已经修好的“海绵公路”,这一发现让大家惊喜不已。大家拿出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调查问卷,就市民对海绵城市的了解做调查。在调查发现多数市民对海绵城市都不太了解后,我们的队员现场与焦作市月季朗诵艺术团合作,向市民们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国家发展海绵城市的战略意义做了详细解释。

据悉,前不久全国多地发生洪涝,导致诸多难题,引起政府媒体关注,而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洪涝和干旱问题。焦作市被列为河南省八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之一,对改善城市环境,解决道路积水问题具有具大作用。

实践团此次关于海绵城市的科普让市民们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多了一份理解,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焦作市海绵城市的建设。

扬习总精神,展大国雄风

---焦作月季公园宣讲之行

□高稼林

摄影 高建荣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人心,7月17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宣讲团”和“科技下乡实践团”在焦作市月季公园举办了以“学习习总精神,树立大学生党员标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分批向在月季公园内进行晨练的群众发放并讲解宣传资料,并为他们解读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精神要领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活动中,团队偶遇焦作市语言与朗诵艺术协会,在协会的帮助下队员面向群众作了题为《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演讲。这位老人激动地说“看到了这些大学生,就看到了我们党的明天,看到了我们明天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需要这些大学生的宣讲和发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国家治理和党的建设出现新局面新气象。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同时,努力前进是当今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满怀信心地前进,脚踏实地地前进,坚韧不拔地前进,意气风发地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前进。

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文化

——河南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为当地群众送表演

□单永超

摄影 彭硕

为庆祝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7月17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焦作市东方红广场为当地群众进行文艺表演,向群众弘扬红色文化,传递革命精神。

“井冈山上,杜鹃花又开,杜鹃花开迎接亲人来……”飘荡在广场上的悠扬歌声,吸引了附近居民与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实践队成员用朴实的歌声颂扬了革命圣地井冈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小品《征兵》以一对兄弟欲报名入伍却害怕吃苦,后被一位老红军战士所感动的情节,向观众讲述了红军经历长征时曾经历的磨难。双簧表演《说你不行》中,一名队员表演动作,另一名队员藏在其身后或说或唱。惟肖惟妙的表演弘扬了双簧这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欢笑。“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实践队员以诗歌朗诵《祖国颂歌》歌颂了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最后表演在实践队员齐声合唱的《河南理工大学校歌》中圆满结束。

回首峥嵘岁月,重寻红色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本着“体验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宗旨,以精彩的文艺表演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广大群众一起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追慕和敬仰,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彰显了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党和人民在心中,红色文化永传承

□范庆波

7月17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红色传承实践团队来到焦作市耿作村进行文艺演出,并与老党员、老战士座谈,聆听关于他们的红色故事,接受爱国教育。

演出前,团队邀请了当地老党员、老战士前来观看。话剧表演讲述一位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党员毅然放弃大城市的好工作,回到落后的农村参与建设,最后又因为坚持把治疗肝癌的肝源让给群众而过早凋谢的故事,使得老人们潸然泪下;红色经典歌曲《井冈山杜鹃花又开》引起了老人们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我以前也经常唱!”一位老奶奶兴奋地说。

“那时候共产党还没来我们这里,小日本杀人抢粮食,还有很多土匪绑架,乱的很,各家各户都藏粮食才能活下来,”演出结束后,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拉着队员的手说,“那时候地下党被抓住就会被绑起来打,最后还要活埋。”当队员询问共产党来了之后村里的变化时,老人高兴地说:“共产党来了之后就好多了,不抢粮食了,还去打土匪。”

活动最后,在老党员、老战士的见证下,队员们面对着党旗宣誓,将学习和发扬老一代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意志。

最近更新
学院举办“宿舍同心,抛向未来”趣味扔沙包比赛[05-31]
学院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05-28]
学院学生趣味运动会顺利举行[05-28]
学院举办2023年度学风建设表彰大会[05-27]
学院举办五四表彰活动[05-14]
学院举行新团员入团仪式[04-3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男子跳绳接力决赛[04-2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男子组3000米决赛[04-2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学生组旋风跑荣获第二名[04-2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女子跳绳接力决赛[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