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新闻通知 >> 团学工作 >> 正文
科技点亮人生--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四)
时间: 2016-08-23 次数:

新型科技走进人们生活

□马一菡

7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科技点亮生活,道路美化城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龙源湖社区举办宣讲会,为社区居民讲解“海绵城市”建设概念,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活动中,与会人员观看了题为“换个心情看暴雨”的视频。视频中网友们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谈了对暴雨的看法,活跃了现场气氛,提高了居民们的兴趣。实践团队通过多媒体讲解让居民们了解了当下城市内涝情况,并通过新乡,太原内涝等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原因。随后队员讲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并向群众们介绍一种能够渗水、净水并循环利用雨水的新型混凝土,并让居民以实物操作切身体验了这一新型科技。最后,居民们从新型混凝土的产品构造和美化城市角度纷纷提出了个人建议。

“科技美化城市”实践活动开拓了居民们的眼界,为普通老百姓宣讲了社会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于生活的积极影响。

材料学院“丝路”创业帮扶团参观焦作绞胎瓷

□单永超

7月21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丝路”创业帮扶团前往焦作市当阳峪绞胎瓷工程研究中心参观绞胎艺术瓷,学习陶瓷工艺,感受传统文化,并探索陶瓷文化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下新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参观伊始,队员们通过视频短片观看了绞胎瓷的制作工艺。据工作人员介绍,绞胎艺术瓷是我国艺术陶瓷的一朵奇葩,是艺术陶瓷的一块瑰宝。绞胎起源于唐代,绞胎陶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

在研究中心展厅,队员们观看了各式各样陶瓷成品,工作人员以作品《中华龙》为例介绍了“绞”的含义,即手工编花,多种多样的纹理及图案反映了绞胎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审美理念,再经过上釉工序后陶瓷外观将如翠似玉。随后队员们在三楼参观了特色绞胎瓷紫砂壶,添加过绞泥的普通紫砂壶在使用价值、艺术价值都将得到提升。随后队员在工艺展示馆参观了绞胎瓷手工制作现场,近距离接触了未成形陶瓷。

参观活动最后,队员与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就“一带一路”政策的新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思考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大国崛起的发展机遇,必将赋予中国和平崛起新的时代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传统物质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依靠我国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

此次参观实践使得队员们走出校外,走进企业,利用所学知识对国家宏观政策进行普及宣讲,探索了社会大背景下中国优秀物质文化的展机遇,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了大学生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遵守交通法规,保障生命安全

范庆波

为向市民普及交通法规,让人们更加关注交通法规,7月21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爱心传递服务团队来到焦作市龙源湖公园开展交通法规知识宣讲活动。

下午3点,队员们在炎炎夏日中到达龙源湖公园进行活动前准备工作。经商讨,团队决定以有奖竞答的方式开展活动,旨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让活动更有意义。”实践团队队长说。

准备完毕后,队员们对活动开展进行安排分工。部分队员在行人密集处邀请过往市民填写竞答题目,部分队员携带竞答题目和奖品分散到公园各处,邀请市民参与活动。“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交通知识,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去遵守交通法规,”一位参与竞答的市民如是说,“遵守交通法规不仅是为了他人的安全,更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以‘阖家平安’为最大的福气,这些年来,不遵守交通法规破坏了许多人的幸福生活,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场一位老人说道。

此次交通法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了交通法规及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恶劣后果,对市民加强自主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有重要意义。

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到龙源湖广场进行文艺表演

□单永超

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学习长征精神,7月21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弘扬红色文化,再续长征之缘”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前往焦作市龙源湖广场为社区居民进行文艺表演。

演出开始前,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部)、校团委相关同志来到现场看望、慰问实践团队成员。他们赞扬了队员在炎热天气依旧坚持社会实践的奉献精神,并提醒同学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实践。

“星星之火遍神州,一粒火种映红了天……”飘荡在广场上的歌声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小品《征兵》向观众讲述了“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的长征精神内涵,体现了长征“一不怕吃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双簧表演《说你不行》弘扬了双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沉淀了文明的精华,走在世纪之初的我,想到祖国,满怀激情”,《祖国颂歌》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践活动为队员提供了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弘扬红色文化,再续长征之缘”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本着“体验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宗旨,以精彩的红色文艺表演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追慕和敬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彰显了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观科技馆,感受科技之光

□高稼林

7月21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科技助老关爱团”和“暑期社会实践留守儿童关爱团”前往焦作市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领悟科技的发展,探索科技给社会弱势群体乃至全社会带来的益处。

到达科技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开始进行参观学习。参观中,队员们对于许多高科技产品与概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参观时一边讨论一边做笔记。手握测脉搏,手握测心跳,平衡感的测试等一些现在尚未普及的高科技产品引发了队员们的思考,一位队员表示,如果这些科技产品能够普及,老人们和那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

此次科技馆之行,让实践队员们接近社会、接近科技的同时,更让大家深刻领悟到科技对人们的影响。科技的进步日后将会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

材料学院文化传承实践团前往绞胎瓷研究中心参观实践

张婕 单永超

7月21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暑期“三下乡”文化传承实践团队前往焦作绞胎瓷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参观学习,旨在使实践队员了解绞胎瓷文化背景、制作工艺的同时,增强其民族使命感与文化传承意识。

据悉,绞胎瓷是传统陶瓷中的一种,起源于焦作当阳峪,“表里如一”是绞胎瓷区别于其他瓷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它被赋予“瓷中君子”的美名。活动中,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研究中心所有展区的绞胎瓷作品,其中一件品名为“万众一心”的绞胎瓷作品让人印象深刻。它被创作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此件作品拍卖所得的30万元全部捐赠用于灾后重建工作。由此看来,当如绞胎瓷的物质文化作品承载了特殊的含义,它本身就会转化成一种文化,随着长久的历史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历久弥新。

传统优秀物质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年代都需要历史的承接者。此次参观实践使队员走出校园,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也使他们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本质意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自觉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最近更新
学院举办“宿舍同心,抛向未来”趣味扔沙包比赛[05-31]
学院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05-28]
学院学生趣味运动会顺利举行[05-28]
学院举办2023年度学风建设表彰大会[05-27]
学院举办五四表彰活动[05-14]
学院举行新团员入团仪式[04-3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男子跳绳接力决赛[04-2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男子组3000米决赛[04-2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学生组旋风跑荣获第二名[04-20]
体育节暨运动会赛事播报:女子跳绳接力决赛[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