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新闻通知 >> 党务政务公开 >> 正文
材料学院2011年度党政工作总结
时间: 2012-10-30 次数:

2011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重基层、重建设、重实效,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蓝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一、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1、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学院组织收看中央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组织师生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举办的“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红色文化宣传等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焦作日报》、焦作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的关注。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2011年入党宣誓大会、“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演讲比赛、“党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党史校史我来讲”主题党日、团日活动、观看党史教育片等系列教育活动。在学校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节目选拔赛中,我院选送的三个节目均获得二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2、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根据校党委的统一部署,院党委继续深入开展“学习争创”和“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培训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调研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加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学校核心价值理念、高等教育发展前沿知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夺旗争星”评比竞赛活动、理论研讨活动、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过集体组织生活、研究生党支部暑假赴新乡社会实践等特色学习活动,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和先进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和优秀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成立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成立了材料学院党委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简称:材料学院学生党工委)。其工作职责是指导和协调学生党支部管理工作和教育活动的开展,由学院特聘组织员担任顾问,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常务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党建专职组织员、研究生组织员或高年级学生正式党员任副书记。学生党工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培训部和纪检部,各设部长1人,干事2人,皆由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工委的成立,使学生党员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党内事务和党建工作中,增强学生党员的党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促进学生党员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的更好发挥。按照“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积极慎重、保证质量”的方针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11年共发展学生党员257名,目前学生党员比例为29%。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4、加强教育,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坚持党委中心组和师生理论学习制度,每学期初制订学习计划,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国共产党历史为重点,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氛围,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专项学习活动,如:学习师昌绪院士先进事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科学要慢下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卢展工书记在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和我校调研时重要讲话等。三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以“学法律、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认真学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深入开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提高全院师生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四继续实施院领导与学生座谈制度,2011年院领导与学生座谈11场次。5、继续加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调整了材料学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继续做好院楼文化建设和网站建设,在学院师生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举办院庆活动周,使全院师生更加了解学院历史,增进对学院的感情;评选表彰首届“材料之星”,为学生在各方面树立学习的榜样。积极开展教师教书育人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三大杯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以“教学名师”、“示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防腐防线。年初,学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与各系(室)负责人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我院教职工参与“查找廉政风险、构筑拒腐防线”活动,认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并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月活动,通过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交流、自学、观看案例教育片、开展廉洁书画作品竞赛、参加党性党风党纪基本知识竞赛活动和参观焦裕禄纪念馆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廉洁从政,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二、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稳定有序1、加强日常教学监控,全院教学整体情况良好。本年度全院主讲教师54人,共承担08—10级三个年级本科生共150门次课程。学院所担任的课程中停调课现象较少,任课教师认真负责。教学过程中没有旷教、旷课、私自调停课和提前下课等现象;学院成立了以张义顺为组长,马小娥、潘兰英、仪桂云、袁庆龙、马名杰、黄丽娜等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为成员的督导听课小组,对本学院部分教师进行督导听课,并组织了22人次点评,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圆满完成并按时提交了实习报告;开设了课程设计的班级克服活动桌椅教室不够用的困难,部分学生进入实验室制图,按时完成了课程设计;2007级共461名学生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其中,17名学生获得了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九期SRTP,全院共17个项目顺利结题,其中2项优秀,4项良好,第十期21项获立项。2、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作稳步前进。本年度学院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新增校级“示范教师”1名,省级多媒体课件三等奖1项;学院精心组织,圆满完成15部高等教育(矿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组织立项工作,其中我校为第一主编单位7部;出版教材2部;完成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申报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了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专业。此外本年度新增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3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2项。三、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教育平稳发展1、不断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2011年度学院圆满完成了2011级研究生的招生和入学工作,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人,工程硕士6人。2、加强现有学位点建设,努力争取新增自主设置学位点。学院本年度组织申报了自主设置“矿业工程材料”二级博士点、“煤化工”二级硕士点,并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3、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学院积极组织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在校学术之星、第四届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的评选工作中3人被评为学术之星,3人获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4、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学院2011年上半年顺利毕业15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名工程硕士;下半年1名博士申请毕业,2名全日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申请的三位同学全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四、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成绩骄人,学科特色日益凸显1、强化现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力争新上团队与平台申报成功。本年度学院顺利完成并实施了“矿业工程材料”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及“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体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申报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创新型科技团队;“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实验室”顺利通过校级评审,推荐为重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候选项目;“新型高效选煤工艺技术装备”科研团队顺利通过校级评审,推荐为河南省高校创新型科技团队候选。2、项目经费保障充足,学院创收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度新上国家自然基金4项,资助金额169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资助金额15万;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资助金额3万。新上河南省杰出人才项目1项,资助金额50万;河南省杰出青年计划1项,资助金额30万;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2项,资助金额11万;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1项(指导性6项,指令性5项),资助金额5万元。学院新上横向课题12项,总经费665.72万元,到账经费85.1万元。3、高水平成果丰富,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度学院共获批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专利25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项目获奖2项,省级鉴定项目7项;学院共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共计六十余篇。五、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1、学院非常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今年安排1人攻读博士,并顺利考博入校学习。派出6人出国进修,1人进修外语准备出国,1人完成出国进修学习按时回校工作,有4人正在积极准备出国。学院对2008年以来的青年教师都安排了指导教师,并不断进行检查,青年教师指导率为100%,并有辅导内容、辅导形式等记录。2、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今年新增教授3位,新增副教授9位。新进博士5名、新进硕士1名已报到上班。目前共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有院士3人、长江学者1人、博导8人、教授18人、副教授28人、高工4人;教师中有博士62人、在读博士8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555人才”4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3人。3、加强了团队建设。2011年获得“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一个,加强了队伍建设,同时积极教师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团队。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河南省杰出人才项目1项,省杰出青年计划项目1项。六、学生工作全面推进,成绩喜人1、学风建设:扎实推进了一、二年级学生早操早读工作,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试点工作。严抓课堂纪律,加强了学风、考风和班风建设。2、学生奖助:2011年度,先后为280名学生实施国家助学贷款,金额达120余万元;做好各类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工作,共有550名学生获得奖助,金额高达179万元;认真开展校内学生“创先争优”活动,评出特、一、二、三等奖学生398人,发放奖学金30多万元;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困难补助1万多元;为460名同学发放临时补贴,共计13.8万元;目前学院没有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3、考研就业:2011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考研率33.4%,居全校前列。2012届毕业生目前签约率已经达到60%,其中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达到80%以上。4、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别以“认识现在,规划未来”、 “轻轻松松交朋友”、 “走进新生活”为主题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受益面涵盖09、10、11级全体同学。辅导员还通过“每天两刻钟活动”每天与一个宿舍座谈半小时。5、素质拓展:成功举办第一届“我的材料、我的梦”系列活动、第二届“新生杯”迎新辩论赛,50多个班级参与其中;成功举办两期团校培训、学院第一届‘材’高行洁,德学骈驰”学生干部知识竞赛、学院第五届“宿舍文化节”、学院第一届“感恩?奉献?成长”爱心教育系列活动,多次受到焦作日报和焦作晚报的报道。暑期社会实践第四次蝉联全校第一。6、校园文化:学院成功举办“今夜星光灿烂”周末文化广场暨“材料之星”颁奖晚会;成功承办第四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之“轻舞飞扬”校园舞蹈大赛,其中我院的三支舞蹈,分别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在校第四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我院分别获得美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件;摄影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件;书法二等奖两件、三等奖一件;硬笔书法二等奖一件。我院还荣获“健身健美”健美操大赛三等奖、“欢乐理工”曲艺大赛三等奖、“唱响理工”十大歌手两个三等奖,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校体育节运动会中我院首次荣获团体总分第6名,其中男排、女排、女篮、跳绳接力、跆拳道均获全校第1名,这些成绩是我院学生体育成绩的重大突破。7、科技创新:在校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我院再创佳绩,科技发明制作类获得一等奖5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2 件;自然科学论文获得一等奖2 件,二等奖 3件;社会调查类二等奖2 件,我院被评为“挑战杯”获奖单位。在第九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一件作品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奖。在国赛中一件作品荣获三等奖。在校第四届节能减排在校级比赛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7件。国赛中3件作品荣获三等奖。在“永冠杯”第二届铸造工艺大赛中我院一件作品荣获三等奖。在环境友好科技比赛中,我院荣获二等奖一件,三等奖一件。2名研究生获得“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校仅此2人获奖)。七、全面履行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等四项职能,积极推进院务公开,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加强了二级教代会建设。2011年9月,进行了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经过工会小组推选、差额选举产生了31名教职工代表,使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到学院的民主管理工作中来。强化服务意识,继续实施了“暖人心工程”,坚持给予困、病、退、婚、丧、嫁、娶等事的教职工进行探访慰问,本年度院工会共发放慰问金600元;“三八”节为女教工发放慰问品;筹资8700元发放了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补助,并于2012年元旦到来之际给教职工发放油、米等福利。组织三八节女教工保龄球健身活动、重阳节登高活动;组织参加校工会举办的文体活动,羽毛球、篮球、接力等多个项目获奖;举办了学院“2011之冬”教工趣味运动会及活动月、元旦联欢会等文体活动。通过各种文体活动、联欢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增进教工之间的交流、促进和谐学院的构建。八、加强学院体制机制建设和内涵建设1、探索新机制,强化系(室)职能,进一步加强系(教研室)建设一是建立了学院领导联系系(教研室)机制,要求院领导每周二下午到所联系的系(教研室)参加活动,对学院的工作思路、决策进行宣传、贯彻,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研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密切领导干部与系(教研室)工作的联系,促进系(教研室)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建立了教工党支部书记兼任系(教研室)副主任机制,使教工党支部书记积极参与所在系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有利于推进教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落实,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使教工支部工作有抓手、更务实。2、科学编制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编制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经学院二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规划突出了矿业工程材料、矿物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等学科方向特色,以建设特色鲜明、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学院为目标,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本科招生实现新突破经过努力,学院本科实现大类并在4个省份进入第一批次招生。具体专业大类为材料类,含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等4个方向方向。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大类实际招生415人,其中一本231人。总体形势一般,需要加以总结和宣传引导。煤化工(二学位)招生成绩喜人,实际招生102人。目前二学位在校学生共计147人。九、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院教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有待于更好的发挥。2、系(教研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3、研究生的招生和教育有待加强。4、科研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方面有待加强。材料学院党委2011.12.14

最近更新
材料学院拟发展中共预备党员公示榜[11-13]
关于彭少斌等26名预备党员转正的批复[07-07]
材料学院拟发展中共预备党员公示榜[05-26]
关于2020年第一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结业情况的通报[05-18]
材料学院2020年上半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计划[04-26]
党史及国庆庆典党日活动[09-29]
2019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报[07-05]
2019社会实践基地回访活动通报[07-05]
关于表彰在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材料学院表现突出学生的决定[07-04]
关于表彰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学院表现突出学生的决定[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