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0-08-30 | 次数: |
4月18日下午,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科学术论坛在南校区圆形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袁庆龙教授、刘利红教授和傅恒志院士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会由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张义顺主持,近400名师生一同听取了此次报告。
袁庆龙,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曾在英国伦敦大学Queen Mary学院,英国格拉斯哥Strathclyde大学做高级访问,共发表论文70余篇。
刘利红,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现为美国材料研究协会、新加坡国际研究者协会、新加坡材料研究协会、中国化学协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穿越血脑屏障高分子/多肽纳米球研制以及新型抗菌素研制。
傅恒志,材料及冶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资讯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二、三届评审组成员。
学术论坛上,袁庆龙教授首先就“QAl9-4/Cu同基合金电弧离子镀”的课题做了报告,他从Cu资源概况入手,详细讲解了我国现在所面临的资源紧张的情况,引出同基合金低温电弧离子镀的设计及技术优点,进而转向QAl9-4/Cu离子镀研究,并介绍了研究的成果,展望了同基合金离子镀的美好前景。接着,刘利红教授以“TAT多肽纳米材料在脑膜炎中的应用”为题,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血脑屏障以及纳米材料的知识,在TAT多肽纳米材料在脑膜炎中的应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突出了带正电荷氨基酸数目的多肽纳米粒子在血脑屏障中的作用,展示了纳米材料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傅恒志院士针对“材料发展与材料人才创新”,与在场师生一同探索了材料人才的创造性教育问题。首先傅院士围绕材料人才的创造性教育,分析了材料的重要性及发展历程,讲述了材料学科的历史演进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与尺度,剖析了当前本科教育国际主流趋向,指出材料人才的培养方法以及他们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傅恒志院士从材料创新人才的创造性学习角度发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提倡创造性学习的号召。最后,他认为创造性学习并不完全排斥和否定应试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基石还是刻苦和积极。
三位教授认真严谨的态度深深感染了在场师生,圆形报告厅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次报告会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学术氛围,鼓励师生进行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此次报告会是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科学术论坛的第五届,至此,本次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科学术论坛圆满落幕。